<menuitem id="quuai"></menuitem>

<progress id="quuai"><bdo id="quuai"></bdo></progress><progress id="quuai"></progress>

    <samp id="quuai"></samp>
    <progress id="quuai"></progress>

    1. <tbody id="quuai"></tbody>
        <samp id="quuai"></samp>


          24

          2023

          -

          08

          領跑新勢力,埃安如何再起飛?


                 “如果讓特斯拉跑網約車,三個月就趴窩”。 連續四個月 銷量破4萬,廣汽埃安有煩惱嗎?有,且不小。
                 傳統車企or新勢力?先問大家一個問題,你認為廣汽埃安屬于傳統車企,還是造車新勢力?認為傳統車企的扣1,新勢力的扣2。為什么這么問呢?作為廣汽集團子公司,埃安從“成分”上來看,是傳統車企無疑。如果稍微關注一下銷量,眼尖的兄弟們會發現,從去年開始,埃安不再像傳統車企那樣,熬到月中才發布銷量,而是和新勢力看齊,每月1號發布上個月銷量。不僅如此,埃安曾經說過,要把“蔚小理”變成“埃小蔚”;甚至與比亞迪、特斯拉放在一起,打造出了“新能源BAT三強”的概念。那么埃安成功了嗎?單從銷量上看,它成功了。但仔細一看,又沒有。6月,埃安賣出4萬5千輛,這個成績排在比亞迪(25萬輛)、特斯拉(9.4萬輛)之后,單把新勢力陣營拉出來,除了特斯拉,沒有車企能超過埃安。但實際上呢?買埃安=跑滴滴?先來拆解一下埃安的銷量構成。

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       以5月為例,埃安賣出4萬5千輛,其中AION S月銷超2萬5,AION Y超1萬9。看出問題了嗎?AION S平均售價14萬元,AION Y平均售價,不到12萬元。也就是說,埃安超過98%的產品銷量,主要集中在10-15萬區間,而新勢力頭部陣營中,理想、蔚來單車均價都在30萬元朝上,是埃安的一倍不止;小鵬汽車稍低,也有24萬元。這就說到了埃安的第一個痛點:價格低。埃安成立之初,為了拉動銷量增長,將大量產品輸送到B端市場,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網約車。所以很長一段時間,大家對于埃安的印象就是一個字:跑滴滴。借助網約車市場,埃安的確實現了銷量增長,但同時也拉低了品牌定位,畢竟誰買車,都不想被認成網約車。對于這件事,埃安副總肖勇表示:絕對不會放棄網約車市場。他認為能跑網約車,證明產品品質過硬,“如果讓特斯拉跑網約車,三個月就趴窩”。但問題也出在這——大部分人拿埃安跑網約車,并不是因為質量過硬,而是價格夠低。而我認為,埃安并沒有像它說的那樣,不在乎“網約車”這個標簽。來看一組數據:2021年,埃安總銷量中,有43%來自B端銷售市場;2022年,這一比例降到30%。2023年過半,雖然沒有具體數據,但我們能夠感知到,埃安正在努力降低網約車的銷量占比。同時,為了提升單車均價,埃安還推出了昊鉑品牌,沖擊品牌高端化。昊鉑沖擊高端化?這就來到埃安的第二個痛點:如何沖擊高端化?埃安的第一次嘗試,是推出15萬的AION V,和28萬的AION LX,兩款車型現在累計月銷不超過500輛,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嘗試。第二次嘗試,埃安推出昊鉑品牌,首款車型Hyper SSR,起售價超120萬,還打出“500萬以內無對手”的口號。名聲雖然打響了,但這畢竟不是一款“走量”車。
                 因此就有了第三次嘗試,昊鉑GT,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3。在我看來,昊鉑GT想要后發先至,不是沒有機會。首先,從8155座艙芯片,到800V高壓快充、再到高階自動駕駛輔助系統,廣汽和埃安的最新科技都在昊鉑GT身上,從競爭力來看,完全不輸Model 3。其次,昊鉑從車標到設計都與埃安進行明顯區分,而新車的門店渠道和服務網絡也要獨立建設,可以說徹底擺脫了埃安“網約車”的標簽,想要沖高,很有希望。IPO東風將至?萬事俱備,埃安還有最后一個煩惱: 虧損。2019年-2021年,埃安營收分別實現為52.34億、76.1億、172.65億。營收逐年增長的同時,凈虧損也在不斷擴大,三年虧損分別為6.21億、6.88億、13.89億。也就是說,三年時間,埃安已經燒掉了27億。在“沒有200億不要造車”的新勢力魔咒下,埃安的虧損似乎不值一提。但企業的最終目的仍是盈利,埃安無法盈利,主要原因無非是以下兩點:一是造車成本高,影響毛利;二是產品以價換量,賣得越多虧得越多。解決問題一,埃安正在加強三電建設,同時補齊智能化短板,通過核心零部件自研,掌握更多供應鏈話語權。解決問題二,還是回到產品沖刺高端化層面,埃安朝著以價換量射出的子彈,終于命中多年后的自己。昊鉑GT能否突破閉環,將成為埃安扭虧的關鍵所在。埃安要著急,但又不用那么著急。為了掌握主動權,埃安提出“不給寧德時代打工”的言論,同時引入中創新航做供應商、投資109億元建電池公司,以上種種,都需要大筆的資金支撐。同時,昊鉑品牌的推出,也是埃安在高端市場,用來試探盈利上限的“試金石”。但要從零開始,建立一個嶄新品牌,除了建立獨立渠道、服務網絡,更離不開車型持續迭代,同樣離不開巨額的資金支持。2022年10月,埃安引入53家投資機構,募資金額達到182.9億元。在出讓17.72%股權后,埃安投后估值已經飆升至千億。表面上看,埃安并不缺錢。但現在,新勢力的200億造車魔咒已經漲到了400億,埃安也不得不將上市提上日程——畢竟誰會嫌錢多呢?根據官方說法,公司將在12-18個月后完成上市。一旦成功上市,埃安將成為國有車企子公司混改IPO“第一人”,企業現金流和估值都將邁上新的臺階。披著廣汽集團的外衣,埃安完成混改僅用了1年零一個月,但要謀求上市,仍是前無古人。長安深藍、東風嵐圖、吉利極氪,這些同樣獨立的“新勢力”們,都有獨立上市的可能性,但目前都沒有新進展。那么問題來了,埃安能夠像完成混改一樣順利上市嗎?在品牌完成高端化轉型之前,一切還有待時間驗證。

          欧美不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