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menuitem id="quuai"></menuitem>

<progress id="quuai"><bdo id="quuai"></bdo></progress><progress id="quuai"></progress>

    <samp id="quuai"></samp>
    <progress id="quuai"></progress>

    1. <tbody id="quuai"></tbody>
        <samp id="quuai"></samp>


          22

          2022

          -

          02

          2022開年,埃安先“燥”起來了?


                疫情仿佛為世間萬物都按下了“暫停鍵”。就好像你現在隨便去大街上抓個人來問,十個人里有九個都不覺得自己已經身處2022年,剩下那一個是剛看過日歷的。

                2021年太過魔幻。以至于我們還在為2021年咂舌的時候,2022年就已經悄然到來。

                新年了,朋友,神經別再沉睡,思想別再下墜。如果吶喊還不夠味,大概只有新車才能讓你把感覺找對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     2022年開年重磅新車由廣汽埃安帶來,1月5日,AION LX Plus以“全球首個元宇宙云發布會”的形式亮相,共推出80智尊版、80D旗艦版、80D Max版以及千里版四款車型,補貼后售價為28.66萬元起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     一款新能源新車、一場元宇宙發布會,將時下最火的新能源和元宇宙概念結合在一起,不得不感嘆埃安“會玩”。

                一張“新王牌”?

                兩年前,埃安發布了AION LX,為全球首款續航里程達650公里的車型。似乎是要將“長續航”的特點進行到底,如今埃安在AION LX的基礎上又推出了AION LX Plus,續航1008公里,幾乎是上一代車型的兩倍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     成為“全球首款1000km續航車型”后,AION LX Plus無疑在純電車領域樹立了一張新“王牌”。

                實際上,背靠廣汽集團,埃安在新能源方面有不少積累。2021年埃安發布多項新技術: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、超倍速電池技術、A480快充樁等。

                AION LX Plus就是基于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打造的,其電池包總能量高達144.4kWh,電池系統能量密度205Wh/kg,與811三元電池相比并不遜色。在高速和城市路況測試中,這款車的實際續航能力分別超過600km和1000km。

                雖然業界都言新能源市場火爆,但實際上今年新能源滲透率將將要超過20%,市場增速更快的時代還未到來,北方的純電車也遠不如南方普及。AION LX Plus推出1008公里續航后,你說其他車企是該跟還是不該跟。

                續航之外,AION LX Plus在智能化、服務等方面也頗有看點。

                比如,硬件上,新車配備了3顆第二代智能可變焦激光雷達。總硬件數量達到35個,為行業最多,可交叉覆蓋車輛周圍300°視野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     軟件上,擁有同級獨有的城市NDA智能領航輔助系統。車輛不僅能根據導航信息、結合高精地圖數據,在高速主路上選擇最優車道行駛,還能實現自主加減速變道、主動避讓行車、上下匝道、超視距召喚泊車等多種功能。

                又比如,座艙內采用無按鍵的簡潔科技設計風格,搭載ADiGO 4.0智能物聯系統,新增語音操控駕駛模式、能量回收、車輛控制等,以提升人機交互體驗。同時在7納米8核高通8155座艙芯片的輔助下,能實現第三代高通驍龍旗艦級數字座艙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     還有“一鍵尊享”的托管式服務:三電/整車終身免費質保、終身免費基礎保養、APP預約一鍵維保、代客充電等。

                領跑新能源“元宇宙”?

                埃安副總經理肖勇對AION LX Plus充滿自信,他將這款車視為“續航里程競爭的終結者”,也稱它是“高階智能駕駛的新起點”。

                “續航里程基本到這就結束了,沒必要搞比1000公里更長的;智能化如果達不到我們這個水平,就不要說你是智能汽車了。”雖然發言略有些凡爾賽,但道理都是正確的。

                目前,業界關于“電動車到底需要多少續航里程”的問題是有爭議的,一種觀點認為,600公里的續航就已經能滿足用戶日常出行需求;另一種觀點堅持要實現1000公里的續航,以應對不時之需。比如,在北方的寒冷冬季,多數純電車的實際續航都要折半,600公里實際也就能跑個300公里。

                從各家車企立下的flag也能看出業界風向,2021年開始,蔚來、華為、智己等企業都曾表示要推出1000公里續航的車型。在充電樁設施還不普遍的當下,追求千里續航仍是新能源車企的主流觀念,不過很多時候由于技術限制而無法實現。

                AION LX Plus 1008公里的續航,基本超越現有燃油車水平,真正帶來了“千公里”時代。

                續航里程之外,當下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水平同樣關注。高階智能駕駛能力可以在特定的環境中解放用戶雙手,更好用的智能座艙功能則能為用戶提供更舒適的駕乘體驗。

                對于企業而言,智能化如同互聯網技術,其每上升一個等級,都能為企業帶來呈指數上升級的想象力。

                不過,埃安顯然沒有完全將業務重點放在產品方面。過去一年,古惠南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,埃安為用戶帶來的是“先進、好玩、新潮、高品質”科技品牌基因。于是,COSPLAY、電競等潮流因子,成為埃安發布會的常見元素。

                當主流購車人群逐漸從80后轉變為90后,年輕用戶成為所有車企都想抓住的群體。但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領域,這些舉措到底有沒有效果?統計數據顯示,從2019到2021年,埃安用戶年齡結構下降了5歲。有90后在社交媒體上表示,自己是個“電競迷”,看到AION Y推出賽博電競版,當即就下定了。

                不過在當下元宇宙的熱度下,COSPLAY、電競等元素看起來就有點像上一代的潮流產物。2021年10月,Facebook宣布改名Meta,新名字正是取自于Metaverse,中文譯為虛擬世界、元宇宙,代表其要將旗下產品逐步整合打造為“超越現實的元宇宙平臺”。靠著元宇宙概念,抖音上的新賬號“柳夜熙”,一夜吸粉130萬。

                這是妥妥的新風口啊。2022年開年,埃安便以“全球首個元宇宙云發布會”的形式發布了新車AION LX Plus。為了讓用戶更容易進入“埃安的元宇宙”,發布會開始之前,埃安進行了層層鋪墊,比如人類首次完成環球旅行、首次進入外太空等,一下將看客的情緒拉到了宇宙中。

                隨后表明“人類足跡觸達元宇宙”后,便請出了發布會主持人元宇宙AI探索官度曉曉。她不僅介紹新車,感嘆“埃安黑科技”,還與古惠南、肖勇等人進行合影。

                埃安全然打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元宇宙,在這里,有新車、有用戶、也有車企。埃安正試圖在2022年開年為年輕用戶提供一個“元宇宙用戶圈”。打下這樣的生態基礎后,埃安或許還有更多“大展拳腳”的計劃。

                王牌如何“煉就”?

                埃安一向將EV與ICV作為自己的兩張主打牌。

                古惠南曾透露埃安在ICV領域的規劃:“2025年,無人駕駛汽車逐步投放市場,不是試運行,是真的運行。”算一算,也不過是三年以后,如今高階智能化的量產應用是符合企業發展節奏的。

                遙想一年多前的廣州車展上,埃安宣布從“廣汽新能源”正式更名為“廣汽埃安”,開啟獨立運營之路。當時的新名字還因“不好讀”一度成為業界茶余飯后的談資。

                如今恐怕沒人再會去聊埃安的新名字了,取而代之的是產品、是銷量、是年輕化。

                獨立運營一年有余,世界仍仿佛被疫情按下“暫停鍵”,埃安卻已經實現了全系產品更新和Plus化。四款車分別為:“智行千里純電旗艦”AION LX Plus 、“星際母艦純電SUV”AION V Plus、“十五萬級轎跑之王”AION S Plus、“10萬級科技頭等艙”AION Y。

                產品全面Plus化的核心推動因素,是埃安對于發展質量、發展速度的把控能力。一方面,以智能電動車的科技為核心,通過自研+合作的方式,實現一次又一次的突破。不管是EV層面的1000公里超長續航、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的“超倍速電池技術”,再到去年因“首次實現三元鋰針刺不起火”的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;又或是ICV(智能網聯)層面,全球首發應用第二代激光雷達、ADiGO 4.0系統…..埃安的發展質量之高,有目共睹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     此外,如今新能源領域激烈的競爭情況,也注定了相關企業要以速度取勝。車企不僅要滿足當下行業對技術的要求,還要隨時根據消費者瞬息萬變的喜好改進產品。

                過去一年,埃安對產品線進行快速更新。當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,還在為差一點進入年銷10萬輛的俱樂部而懊惱時,同為新能源車企的埃安,已經在2021年實現了12.4萬輛的銷量,同比增長119%,遠超“10萬輛”的年度目標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     而如果深究銷量目標為何能夠超額完成、能形成“發展質量高、發展速度快”的埃安現象,體制改革一定是埃安繞不開的話題。

                作為眾多傳統車企推出的新品牌,埃安面臨和友商一樣的問題——能否擺脫傳統車企相對固化的體制,靈活發展?這決定了品牌能否被年輕用戶真正接受。

                過去一年,埃安在古惠南的領導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機構改革,比如去除科長及以下的干部,改為項目管理制;與數字化相結合,實行三級審批制度;將營銷模式更換為“直營+合營+經銷”。

                “整個工作協同效率提升了90%。”古惠南自己也說這個提升讓人有些不可想象。

                面向新的一年,埃安的重頭戲之一是混改,這遠比單純的內部改革更“躍進”。2022年,埃安將成為研產銷一體的科技公司,開啟員工持股時代,并引入戰略投資者,擇機上市。

                混改并不少見,但與此前混改大多屬于企業被動的案例的最大不同是,埃安混改屬于主動求變。資金方面的考慮倒是次要的,對新技術資源的渴求或許是主要原因。

                在傳統車企中,廣汽屬于對新技術比較敏感的那一波,2011年就開始研究電動化技術,推出國內首款中重度混合動力車型,并自研智能化技術。但現在新技術的發展已經遠超想象,競爭對手的數量也急速上升。廣汽意識到,未來的智能汽車領域,不會再是單打獨斗的時代,需要將埃安打造成一個新的技術集合體。

                而完成混改之后,“傳統車企新品牌”將退居為埃安的第二個身份,埃安的首個身份或許是科技公司、或許是生態公司、或許是出行服務商。當主營業務不局限于賣車,車企也不再單純是車企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     資本市場不僅會放大埃安的想象力,也會成為埃安的新背書。

                蔚小理無一不是走上了資本市場后,實現銷量大漲的,反過來,銷量大漲又為他們帶來了市值提升。這是一個正向循環。

                如今,造車新勢力在資本市場的市值節節攀升。已經提前進入“10萬輛俱樂部”的埃安,它的想象空間會是多大呢?在2022開年之際,各位看官可以拭目以待。

          相關新聞

          暫無數據

          暫無數據

          欧美不卡